飲茶與健康
作者:駱少君 呂毅 趙玉香
出版時間: 2007-01
ISBN: 978-7-109-11426-5
出版社: 農(nóng)村讀物出版社
簡介
中國歷代醫(yī)藥專著論茶早在公元前2世紀(jì)司馬相如著的《凡將篇》上述及的20多種草藥就有茶。
東漢(25—220年)醫(yī)學(xué)家華佗的《食論》中提到“苦茶久食,益意思”,是茶藥理功能的最早記述。
張仲景所著《傷寒論》認(rèn)為“茶治便膿血甚效”。
唐代(618—907年)出版的《唐本草》記有“茶主瘺瘡,利小便,去痰熱渴”,“主下氣,消宿食”;《食療本草》載有“茗葉利大腸,去熱解痰”,“主下氣,除好睡,消宿食”;《本草拾遺》提及茶,“破熱氣,除瘴氣”,“久食令人瘦,去人脂”。
宋代(960—1279年)出版的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稱:茶醒神、釋滯消壅……;《山家清供》亦稱:茶即藥品也,去滯化食。
元代(1271—1368年)出版的《湯液本草》認(rèn)為“茶可治中風(fēng)昏聵、多睡不醒”;《飲膳正要》認(rèn)為“凡諸茶,……去痰熱、止渴、利小便,消食下氣,清神少睡”。
明代(1368—1644年)出版的《食物本草》、《救荒本草》、《野菜博覽》、《本草綱目》、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,以及清朝(1644—1911年)出版的《食物本草會纂》、《本草綱目拾遺》、《本草求真》等著名的本草書記述了茶的功效。
特別是公元1578年我國著名藥學(xué)家李時珍編著的《本草綱目》,是。
相關(guān)圖書
Books
百科熱詞
Word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