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的市場,在年節(jié)或者一些特殊的日子讓花卉開放,能獲得較好的利潤。通過花期調控技術可以打破自然花期,讓花卉在所希望的時間開放。
人工調控花期的手段主要有調控溫度、改變光照周期等辦法。
溫度對植物的作用包括兩個方面。一是在某一特定溫度下,植物打破休眠或春化作用,開始生長或進行花芽分化。二是溫度作用于植物生長速度,通過溫度控制促進或抑制植物的生長,而使其開花時間發(fā)生變化。
植物的生長發(fā)育有一定的周期性。例如一二年生草花,其生育周期就是一生。而對于多年生植物而言,一般認為一年為一個生育周期。正常生育所必需的溫度或生育適溫以年為周期發(fā)生變化。植物所具備的此種性質被稱為感溫周期性。正是利用這種周期性,可以借溫度控制進行開花時間調節(jié)。也就是說,通過人為對植物生長環(huán)境溫度進行調節(jié),賦予最適合于植物的感溫周期性的條件,使其提早生長、開花,或者不賦予該條件而抑制其開花。
明期與暗期進行周期性的交替,被稱為是光周期。明期長為長日,明期短為短日。植物的生長或開花受到日照長度的影響,這種性質被稱為光周期性。在花期調控方面,通常會利用到植物的光周期性。
一般來說,在長日季節(jié)開花的植物就是長日照植物。在短日季節(jié)開花的植物為短日照植物。以菊花為例,菊花是短日照植物,如果希望它在春、夏季長日照季節(jié)開花,就需要進行遮光處理,縮短光照周期;若是想讓其在冬季開花,則需要增加光照,抑制其花芽分化,使其進行營養(yǎng)生長。如果是長日照植物處理方法則相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