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是按模式技術標準建設的模式,具有以下七大功能:
(1)增保溫功能。由于模式的優(yōu)化結構能充分利用太陽能,塑膜覆蓋的圈舍、日光溫室,積累了太陽能可感熱,同時它的外圍墻體是由保溫效果好的復合墻體砌筑而成,所以它的采光、集熱、保溫效果好,冬季12月到翌年2月模式內、外溫差達到20℃以上,為冬季畜(禽)、蔬菜生長及沼氣厭氧發(fā)酵,提供了適宜的溫度條件。
(2)供肥功能。由于模式和養(yǎng)殖業(yè)結合在一起,它能為種植業(yè)提供兩種肥料:①沼肥,它是含氮、磷、鉀齊全而且無公害的有機肥料,并能改良土壤、培肥地力;②二氧化碳氣體肥,它的來源是豬(禽)呼出的二氧化碳,沼肥的繼續(xù)分解也能放出二氧化碳,點燃沼氣增溫時也放出二氧化碳,所以模式中二氧化碳含量達800~1200微升/升,增強蔬菜光合作用,提高質量,能增產20%。
(3)制取沼氣的功能。在模式的生產運行中,人、畜糞便直接進入沼氣池,通過厭氧發(fā)酵產生沼氣,年產沼氣約300米3,可供4口之家7個月的生活燃料,使農民能用上像城市煤氣一樣的潔凈能源。農戶可以用沼氣點燈照明、燒飯以及給溫室增溫。
(4)養(yǎng)殖生產功能。每年模式可以養(yǎng)5~20頭豬,由于圈舍的封閉效應,改善了北方冬季畜禽生產條件,比如1月份原來敞圈是-20~-3℃,而模式內的豬(禽)舍是4~13℃,比敞圈高出10~24℃,很適宜豬(禽)的生長,利用模式養(yǎng)育肥豬由過去敞圈10~12個月出欄,降到5~6個月出欄,料肉比由6千克飼料長1千克肉,降到3.5千克飼料長1千克肉。縮短了育肥期,節(jié)省了飼料,降低了養(yǎng)豬成本。
(5)種植生產功能。由于模式內適宜的溫度,很適合各種蔬菜、瓜果、食用菌的生長,每平方米可生產蔬菜10千克,由于模式內全部施用沼肥,所生產的蔬菜是一種無公害的綠色食品,很受群眾歡迎,增強了市場競爭能力。
(6)凈化環(huán)境功能。農村的畜(禽)舍、廁所都坐落在農戶的庭院,它們常年向地下滲透,不但污染水源、空氣,還孳生蚊蠅。有了模式,人、畜(禽)糞便進入沼氣池,糞便中的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、寄生蟲卵等在厭氧發(fā)酵中被殺死,同時蚊蠅、蛆也沒有繁殖的地方,消滅了污染源、發(fā)病源,有力地控制了疾病的發(fā)生和改善了農村衛(wèi)生面貌。
(7)物質循環(huán)、相互轉化、多級利用。模式充分利用太陽能,使太陽能轉化為熱能,又轉化為生物能,達到合理利用。通過沼氣發(fā)酵,以無公害、無污染的肥料施于蔬菜和農作物,使土地增加了有機質,糧食增產,秸稈還田,并轉化為飼料,達到用能與節(jié)能并進。如豬呼出的二氧化碳通過模式內山墻的通氣孔流入日光溫室,使溫室內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0.08%~0.12%,蔬菜產量提高20%左右。促進傳統(tǒng)農業(yè)向現代化農業(yè)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