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春佛手
專題簡介
永春佛手是一款風味獨特的烏龍茶,屬灌木大葉型,葉大如掌、形似佛手柑。佛手茶樹品種有紅芽佛手與綠芽佛手兩種(以春芽顏色區(qū)分),以紅芽為佳。茶樹樹冠高大,鮮葉大如掌,呈橢圓形,尖端較鈍,主脈彎曲,葉面扭曲不平,葉肉肥厚,質(zhì)地柔軟,葉色黃綠油光,葉緣鋸齒稀疏。鮮葉大的如掌,橢圓形,葉肉肥厚,3月下旬萌芽,4月中旬開采,分四季采摘,春茶占40%。
永春佛手春夏秋三季皆可制作,鮮葉葉張大、卵圓形、葉肉肥厚、質(zhì)地柔軟、葉面角質(zhì)層薄等特點,相對其他烏龍茶而言,永春佛手在加工時,需要更多次的包揉和烘焙。
條目Entry更多>>
永春佛手
產(chǎn)地特征:永春縣位于福建省東南部,屬南亞熱帶北緣氣候帶,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,四季如春。土壤多為紅壤,土層深厚,有機質(zhì)含量高,礦物質(zhì)豐富。永春佛手茶主要種植于海拔400~800米的丘陵山地。產(chǎn)品特性:品種有紅芽和綠芽兩個品系,均為無性系品種。灌木大葉型,葉面多隆起,葉肉肥厚,質(zhì)特柔軟,色黃綠油光,呈下垂狀;芽大毫少,色紫紅油光(綠芽色淡綠),肥壯重實。外形緊卷圓結(jié)、肥壯重實、狀似海蠣干,色澤砂綠油潤、有光澤,整齊、勻凈。茶香濃郁幽長、似佛手柑果實散發(fā)的奇特果香,湯色金黃、清澄明亮,滋味醇厚、收斂性強、回


永春佛手
永春佛手為歷史名茶,屬烏龍茶類。創(chuàng)制于民國年間。產(chǎn)于永春縣。永春古稱桃源,于942年改名永春縣。永春縣位于福建省中南部,北緯25°13′25″~25°33′45″,東經(jīng)117°40′55″~118°31′9″之間,全縣面積達1468平方公里,設(shè)21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229個村,現(xiàn)有人口52萬,永春茶葉生產(chǎn)久負盛譽,茶園面積4235公頃,產(chǎn)量3503噸,成為全國、全省烏龍茶出口基地。名茶永春佛手和閩南水仙均產(chǎn)于此。永春佛手茶是福建烏龍茶中風味獨特的名種之一。佛手本是柑橘屬中一種清香誘人、供人觀賞和藥用的名貴佳果。茶葉以佛手命名,這是因為它的葉片和佛手柑的葉

